台城大廈降層,太陽宮拆改……發生在南京玄武湖、明城牆周邊的“凈空行動”,讓規劃部門處於輿論的“風口浪尖”。今後如何避免新的“遺憾”出現?記者採訪了南京市規劃局長葉斌。
  “雖然一些城市敏感地段、風貌保護區出現了突破天際線的大樓,但南京總體上建築高度的控制是有序的。”葉斌介紹,近牆(明城牆)低,遠牆高;中間(新街口)高,四周低;北部高,南部(城南)低,是30年前第一輪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就確定的準則,在改革開放之初就認識到老城保護的重要性,這在國內城市是不多的。因此雖然高度偶有“突破”,但總的來說區域限高還是得到了執行。比如同在台城附近,比台城大廈建設年代更早的科技會堂,只有五六層樓高,就是對規劃的堅持。
  但葉斌坦陳,規劃的執行,既有專業的堅守,也有來自行政的“聲音”、市場的干預。過去30年是中國城市化的快速擴張期,不少城市都出現了規劃敗筆,原因既有技術上認識不足,也包括決策制度缺陷——當行政的干預、市場的力量淹沒了規劃的聲音時,底線就被衝破了,“從台城大廈、太陽宮到和平大廈,都是這樣出籠的。”
  台城大廈降層、太陽宮拆改,讓市民對城市上空的“凈化行動”充滿期待。今後還有哪些建設敗筆會被“清理門戶”?葉斌介紹,維護天際線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,是大家越來越認識到,優美怡人的天際線不僅是城市品質的體現,也是市民的福祉,所以南京會不失時機地拆改“有礙觀瞻”的建築。比如台城大廈地處台城附近,是南京山水城林資源最集中的區域,又恰逢政府辦公機構搬遷後騰空,太陽宮涉及到旅游功能轉換,政府回購後改造,就有了拆改條件。明城牆神策門-玄武門涉及到城牆旅游線打造,沿線15米範圍內的建築也就順利拆遷整治了。
  葉斌介紹,南京今後還會利用城市改造的機會積極“糾錯”,比如結合明城牆申遺,落實世界遺產保護的要求,對城牆周邊的建築拆除或“削頂”,以及對政府手中的違規建築率先改造等。但一些超高層建築,雖對城市風景殺傷力很大,但征收成本太大,目前還不具備拆改條件。
  “但即使拆不掉,我們也希望這些建設敗筆成為反面教材,啟迪城市違反規劃的破壞有多大、遺憾有多深——就像巴黎老城火車站附近怪物一樣的蒙巴頓斯大樓一樣,永遠受到後人的指責和唾棄。”葉斌認為,眼下比拆除建築敗筆更重要的,是謹防新的“大樓殺手”出現,要從制度上鏟除城建遺憾產生的土壤。
  決策的科學化、民主化,不只是一切公共政策的保障,也是規劃決策的法寶。“如果當初台城大廈多聽聽專家和市民的意見,怎麼會蓋到這麼高?”葉斌介紹說,為完善規劃決策的制度流程,南京將改革規劃委員會,專家、市民委員將占到50%,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規劃。同時改革規劃公示制度,尤其對於涉及公共空間、敏感地區規劃,要把規劃的核心要素,比如高度、體量、色彩以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進行提示和解讀,讓市民和社會各界瞭解規劃後廣泛討論,充分醞釀後再行決策。
  本報記者 顧巍鐘  (原標題:規劃失誤,該如何從根本上“糾錯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g22fgpn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